有关矿产资源评价新方法模型的探讨
“三步式”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方法 “三步式”矿产资源评价方法是美国USGS目前推荐使用的一种未发现矿产资源的潜力评价方法,它在1975年就开始探索(Nokleberg,2002),在20世纪90年代形成较为完善的方法体系,并在美国本土矿产资源评价中作为标准方法得到使用。我国学者赵鹏大等(1994)较早介绍了该方法。
年,王立杰的论文涵盖了煤炭资源管理机制和煤矿“三下”资源开采经济评价方法。1998年,他在《煤炭科学与工程(中国)》和国际会议(ICM98)上分别探讨了矿权转让的机制和煤炭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应用。1999年,他与Rui Jianwei合作,研究了矿产资源的最优勘探和开采模型。
徐仲平,男,汉族,1934年3月出生于北京,中共党员,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现任新疆工学院资源系统研究所的所长和教授,自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注于矿产资源定量预测领域的研究。
年,美国在丹佛召开了“矿产评价讨论会”,将描述性勘查模型确定为评价美国本土矿产资源潜力的主要方法。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在澳大利亚,便有意识地建立了一些典型矿床的成因模型,并集中力量利用模型指出成矿环境,圈定找矿靶区。
世界矿产资源分布情况?
1、全球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如下:- 铁:全球总资源量为8500亿吨,探明储量4000亿吨,主要分布在巴西、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乌克兰、印度和中国等地。- 铜:世界主要铜矿藏区包括智利和秘鲁、美国西部、赞比亚和扎伊尔以及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 铝:主要分布在几内亚、澳大利亚、巴西、牙买加和印度等国。
2、石油:主要分布于中东、北美洲、前苏联和北非地区。目前中东的石油资源主要受石油国的国家公司控制,中美洲地区石油资源主要受美国跨国石油公司控制,而非洲的石油资源正备受青睐,各类公司蜂拥而至,中亚地区的石油也开始得到重视。
3、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 世界上10种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铁 世界总资源量8500亿吨,探明储量4000亿吨,含铁量930.8亿吨。主要分布在巴西(占15%)、俄罗斯(18%)、加拿大(17%)、澳大利亚(15%)、乌克兰(8%)、印度、中国、法国、南非、瑞典、英国等。
认识矿产要有一个过程
1、①事物(矿产)的全貌暴露需要有一个过程;②人们的认识受到一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如工具、仪器、设备等条件的局限;③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实践范围、知识水平、实践能力、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2、对全国矿产情况的认识要有一个过程,对一个省区的资源面貌的认识,当然也要有一个过程。江西的找矿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江西钨矿、铜矿、稀有矿产、稀土矿产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对此,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清楚了解,而是经过反复实践之后才逐步认识到的。
3、找矿、勘查,再找矿、再勘查,是一个反复认识矿产资源体的过程。找矿工作要贯彻勘探的始终,而不能一次就算完成勘查阶段的工作。这是符合找矿哲学认识论的思维。 以中国第一大金矿省山东省找寻金矿和勘查金矿床、矿田、矿床密集区为例。山东省历史上就是著名的黄金产地,采金、淘金具有悠久的历史。
4、因为铁矿床密集区有隐蔽性,需要有一个认识过程。因此,已知铁矿床外围有“姊妹”铁矿床是必然的客观规律。
5、找矿是一种对客观矿产进行认识的过程。它既离不开客观存在的矿产,也离不开主体的理性思维。为了发现与评价探明可供开发利用的矿床,需要进行直接观察研究与大量实践活动。
世界五大矿产资源国是哪几个丫?
1、世界五大矿产资源国是:世界前三位的矿业大国是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它们也是世界的矿产资源大国。第四位是澳大利亚,第五位是巴西。美国是世界上占第一位的矿业大国。1997 年的原矿总产值1473亿美元,其中石油、天然气和煤(即能源矿产)的产值为1068 亿美元,非燃料矿产405 亿美元。
2、南非,地处非洲最南部,有“彩虹之国”之美誉。南非以丰富的矿物资源驰名世界,储量约占非洲总量的50%,是世界五大矿业国之一。其中黄金储量占全球的60%。南非探明并开采的矿产有70余种,其中,钻石、黄金、铂族金属、锰、钒、铬铁矿、铝硅酸盐的探明储量居于世界前列。
3、南非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是全球五大矿产资源国之一。现已探明储量并已开采的矿产有70余种。南非的黄金、铂族金属、锰、钒、铬、钛、铝硅酸盐、氟石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位。蛭石、锆、钛、氟石居全球第二位。南非是世界最大的铂金和黄金产地国,南非的金刚石、锰矿、煤、石棉、铅、铀的产量也名列前茅。
矿产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
一是矿产形成规律;二是矿产分布规律; 三是矿产变化规律。 (一) 矿产形成规律 地壳中各种矿产的形成并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而都是受一定的地质作用、地质环境和条件所决定与支配的。也就是说是有一定规律的。不同地质作用形成不同类型的矿床 ( 表 表 表 8) 。 不同矿产有不同的形成规律。
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矿产资源,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如同世界上宇宙间其他事物一样,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 有关矿产方面的规律可以概分为三类。一是矿产形成规律;二是矿产分布规律; 三是矿产变化规律。
形成,世界上铝土矿主要集中分布在赤道地区。在地壳岩层褶皱隆起的地区,随着地壳上升隆起,地下深处含有各种金属物质的岩浆侵入,生成多种金属矿产。(3)由于制约矿产生成的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和古地理条件等在地质历史过程中的发展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因此矿产的形成在时间上的分布也是有规律的。
找矿哲学的唯物论认为,矿产是自然界的客观存在,其形成、分布与变化均有客观规律。从客观地质条件实际出发确定找矿方针和方法。 找矿哲学的认识论认为,发现矿产、认识矿产特别是矿产的全貌要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而且必须要多种方法和多种工程检验。在这个过程中认识矿产普查勘探开发运动的形成是阶梯发展。
⑴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在。矿产资源都是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富集而成,其分布具有规律性和地区不均衡性。⑵矿产资源多数都是伴生的。在自然界中某一矿区,往往是一种矿为主,同时伴生有其他矿藏。开发利用中要综合回收,充分利用。⑶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其数量也是有限的。
这一规律揭示了矿产勘查活动中主体(勘查者)和客体(矿产)之间的基本关系,其中包括4个要点:①矿产是自然界中的客观存在,是第一性的东西,这是整个勘查活动的基础与前提。②矿产这个客观事物是有规律可循的,可以认识的。③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与认识不是被动的,而是能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