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如何开发利用
1、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 其次,要采用先进的采矿技术和设备,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先进的采矿技术和设备能够减少资源浪费,提高采矿效率,降低采矿成本。同时,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矿产资源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
2、实现矿产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首先需严格遵循国家制定的技术经济政策,确保开采活动的合法性和科学性。同时,需要深入研究矿产资源的科学规律,充分利用其共生和伴生特性,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和装备,如地下采矿、露天采矿等,可以有效提高资源的开采效率和安全性。
3、矿产综合利用主要是指在矿产开发过程中对共生、伴生矿产进行综合勘查、开发和利用,对以矿产资源为原料、燃料的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渣、废液、废气及生产过程中的水、气进行综合利用。矿产综合利用是合理开发资源、保护人类环境的有效手段。综合利用共生伴生矿产资源中有用的组分,可使一矿变多矿,小矿变大矿。
4、- 实施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许可证制度,由专门的矿产资源管理局负责发放许可证。- 推广先进的开采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利用率。- 鼓励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减少浪费。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矿产资源,减少浪费,并确保这些宝贵资源能够为当前和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重庆市矿产资源管理条例(2020修订)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查、开采和保护工作,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和矿业权人合法权益,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维护矿业生产秩序,保障建设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必须遵守本条例。第三条 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区市县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征收区市县属及其以下各类矿山企业的矿产资源补偿费。从事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的工作人员必须持有《征管员证》,此证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或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组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颁发。采矿权人是矿产资源补偿费的缴纳义务人,应在采矿生产起始日期计算缴纳时间。
重庆市为了有效管理地热资源,确保其可持续利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重庆市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本管理办法。地热资源的勘查、开发、保护和监管适用于重庆市行政区域,涵盖热水型、蒸汽型等多种类型。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总体思路及主要内容
1、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勘查开发与保护布局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一是区域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布局;二是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区;三是重点、禁止、限制、鼓励勘查和开采分区;四是矿产资源勘查和开采规划区块;五是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区;六是矿业经济区(图11)。
2、总体思路 构建以“调查评价、示范引领、标准规范、监测监管、激励约束、税费调节”为核心内容的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长效机制。调查评价为基础,示范引领为平台,标准规范为依据,监管监测为保障,激励约束为手段,税费调节为杠杆,以形成有效的市场环境,推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常态运行。
3、二)基本原则:科学布局,优化勘查开发;突出重点,兼顾全面发展,以能源及紧缺资源为主攻,同时注意优势资源的保护。市场机制推动,各方力量共同推进找矿工作,改革体制障碍,科技力量支撑,提高勘查开发水平。依法管理,强化监管,完善法规体系和监管机制。
实现矿产资源生产总量调控~年规划目标的政策保障措施
1、鼓励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通过整体买断、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源整合,积极引导企业调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向,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使矿产品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通过对布局和结构的调整,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合理,提高矿业集中度,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实现对矿产资源开采总量的调控。
2、对于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的政策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国家、省、城市的法律法规为主体的有关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程序等方面的规章,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中提出的“国家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勘查、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的方针”。
3、矿产资源规划是加强宏观调控、发挥市场配置矿产资源基础性作用的重要前提,是体现国家产业政策、落实矿业权管理制度的基本手段,具有法律效力。 矿产资源规划按行政层级分为国家级规划、省(区、市)级规划、市(设区市)级规划和县级规划;按规划对象和功能类别分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
4、根据保持矿产资源开采总量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规划目标,国家鼓励开采国内短缺的矿产资源,限制开采供过于求的矿产,对出口优势矿产实行限产保值。评估表明,国家制定的2000~2007年期间矿产资源开采总量调控措施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5、严格限制在生态敏感区的勘查,确保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强化矿业权管理,优化市场秩序,提高审批效率。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引进国际人才,提升地质勘查技术和队伍能力。这些措施旨在通过多维度的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激发地质找矿的活力,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实现找矿战略的突破。
6、在矿产资源实物量认定和价值量评估的基础上,依据矿产资源的有关统计结果,通过矿产资源形势分析、编制并实施矿产资源规划、研究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矿产资源政策,为实施国家矿产资源供需的当前和长远目标进行宏观调控,为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促进矿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关于加强矿产资源规划体系建设的意见
矿产资源规划是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的指导性文件,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的重要依据。
《关于开展省级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119号)、《关于加强矿产资源规划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土资发[2005]231号)等政策措施,加强矿产资源规划的科学性,强化矿产资源专项规划对总体规划的细化和落实。
在组织协调方面,强调了矿产资源规划的落实、企业绿色矿山建设规划的指导,以及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示范的实施。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和协会支持的方式,逐步完善绿色矿山建设的标准体系和政策支持,为全国范围内的绿色矿山建设提供指导和保障。
保护采矿产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建议:加强监管和执法: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强对采矿活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合规操作。严厉打击非法采矿行为,依法追究责任。促进可持续采矿:推广和鼓励可持续采矿实践,采用环保技术和设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发展趋势与保护区划
开采煤层厚度大,多8~12m,煤层产状平缓,采出后,顶板煤层失去支撑,形成破碎冒落、弯曲下沉,随着采空面积的逐渐扩大,在地面出现缓慢、连续的盆状塌陷坑,严重破坏了地质地貌景观,对农田、村庄等破坏严重,给矿山建设和矿区农业生产、人民生活造成重大影响,也为矿山带来深重经济负担。
矿产资源的开发在推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问题。面对这一挑战,政府高度重视,持续推动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现状 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西南地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区规划应与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一致,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内容。保护区可分为限制开采区、禁止开采区和鼓励开采区3类:限制开采区:指国家和省限制开采总量、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分布区,地质灾害易发区以及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地区。
从“三区两线”等重点地区的综合整治入手,积极推进矿山恢复治理和生态环境改善。通过深化矿业政策改革,全面实施矿业权设置区划制度,统筹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大力发展绿色矿业,加快绿色矿山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