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补偿实施路径(矿产资源补偿制度有何作用?)

  • 发布时间:2024-11-25
  • 浏览次数:35

生态环境损失预测及补偿机制:基于煤炭矿区的研究目录

1、第一章绪论部分,首先提出了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随后概述了三个基本概念,即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矿产资源权益理论与矿区生态环境损失。研究内容主要聚焦于煤炭矿区生态环境损失的预测与补偿机制的分析,旨在构建全面、科学的生态环境补偿体系,促进煤炭矿区的可持续发展。

2、矿井排水破坏水资源和地下水位下降、恶化水系生态环境,使我国干旱缺水局面更加严重,许多矿区井泉干涸,在部分矿区引发沙漠化的可能性。煤矸石、煤泥煤炭地表运输和电厂粉煤灰污染矿区土壤成份、水质和光合作用,使生态环境脆弱,重建难度大。

3、耕地的萎缩将使郓城矿井影响范围内的农田生态环境部分丧失,使与之相匹配的陆生野生植物生存环境遭受干扰或影响,野生植物种群发生更替将成为必然。在采取生态综合整治措施后,矿区植被面积将由目前的18280.19hm2增加到187665hm2,增幅64%;开采范围内植被面积将由目前的67383hm2增加到72129hm2,增幅18%。

4、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区带,又是重要的生态屏障,由于自然地质条件特殊和民族地区特点,西藏自治区贯彻实施地质找矿新机制有别于其他省(区、市),独具特色。 一是依靠中央投入加强基础地质调查。

5、第七条 加强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矿区,促进人与矿区和谐发展。第八条 推进市场化改革,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加强煤炭生产、运输、需求的衔接,促进总量平衡,形成机制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煤炭市场体系。

土地矿产争议典型案例与处理依据内容简介

本书名为《土地矿产争议典型案例与处理依据(第4辑)》,其主要特点在于精心挑选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这些案例由权威的国土资源部组织了一批资深的实务人员和专家进行深入剖析,他们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复杂难题,提供了详尽的解析和解决方案。

最后,附录部分是书中的精华所在,它收录了土地矿产领域的最新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司法解释,这些都是处理具体个案的权威法律依据。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际操作中,这本书都是您手中的一份强大武器。

空地出租: 对国有建设用地出租的法律规定进行了讲解。 工业用地建公共租赁房: 明确了办理手续的步骤。 增加容积率补交土地出让金: 描述了相关法律规定。 乡镇企业厂房用地补办: 提供了补办流程和法律依据。 土地权属争议案例: 分析承包经营权和侵权纠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第二条“矿产资源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气态的自然资源”的规定,砂、石、粘土及构成山体的各类岩石属矿产资源。

中国生态补偿机制内容简介

1、生态补偿机制是为改善、维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服毕扰梁务功能, 调整相关利益者因保护或破坏生态环境活动产生的环境利益及其经济利益分配关系,以内化相关活动产生的外部成本为原则的一种具有经济激励特征的制度。

2、此外,书还围绕主体功能区规划,设计了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机制和保障机制,为构建全面的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实用的指导和实施路径。

3、中国生态补偿机制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议题,涉及到环境经济学、政策学以及社会管理等多个领域。此机制旨在通过经济手段,促进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4、生态补偿机制是通过经济手段,确保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承担相应的修复或补偿责任。首先,遵循谁破坏谁补偿原则,破坏者需对因经济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负责,补偿形式包括直接修复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补偿地点不必局限在原地,必要时可在生态区进行,但应尽量降低破坏程度,确保经济区的修复工作为主。

5、生态补偿制度:是以防止生态环境破坏、增强和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发展为目的,以从事对生态环境产生或可能产生影响的生产、经营、开发、利用者为对象,以生态环境整治及恢复为主要内容,以经济调节为手段,以法律为保障的新型环境管理制度。它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6、生态补偿机制是一种旨在维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经济政策。其核心理念是通过考虑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生态保护的成本以及发展过程中的机会成本,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来调整相关各方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的利益分配关系。